诉说研语(五)丨 两耳不闻攘攘声,稳操胜券李富荣

时间:2019-05-16作者:文章来源: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浏览:697

李富荣

本科专业:工程力学

初试成绩:政治69分,英语71分,数学110分,理论力学137

考研去向: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力学专业

我是暑假结束9月初开始复习的,本来开始打算暑假回家好好复习,但是回家之后就发现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,根本静不下心去学习,过了两个月打游戏的生活,回到学校之后猛然间觉得复习时间已经不够了。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时间来复习的学科,3个多月时间根本不够用来复习,我的数学成绩最后也不好,因此,2020年考研的各位,应该尽早行动起来,尤其是英语不好的同学,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背英语单词做一些阅读了。如果英语不错,最晚也应该7月开始复习。我在之前已经基本确定了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课科目,因此回到学校之后就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。

数学:

9月初的时候,我每天8点到达图书馆,中午回去睡一会儿,晚上10点图书馆闭馆回寝室。这段时间里我每天基本将所有的时间用在数学的复习上,抽空背一些单词,用了10多天的时间将复习全书自己过了一遍,9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了第二遍数学复习,这一遍的时候用的时间比第一遍多得多,重点将第一遍看复习全书遇到的问题重点复习,结合张宇的强化视频,迅速掌握了很多知识要点。如果是现在已经开始复习的同学,时间比较多,我建议去看汤家凤的数学视频,讲的很细,对于打基础很好。线代我建议买一本李永乐的线代讲义,李永乐的线代书是无可争议的,复习全书上的线代部分就可以不用看了。第二遍复习用了大概一个多月时间,期间做了《660》,加强基础。10月下旬开始做历年真题,我做了20年的真题,每天上午做一套,每做五套总结一下这五套中的问题,将错题摘抄出来,11月底开始做第二遍真题,仍然是每天一套,刚开始做的时候发现以前错过或者不会的题仍然会有问题,第二遍做的时候我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的,大概两个到两个半小时能完成一套,这一遍一定要每一题认认真真算,光看思路觉得会了是不行的,数学一定要下笔去写去算。第二遍做完之后就基本没时间再做其他模拟题了,对于时间充足的同学,我建议李林的题可以做做,想冲满分的同学时间多可以做做张宇的八套四套,不想冲满分还是不要做了,性价比不高。

主要书籍:复习全书(一整套,分阶同步题目质量不好,建议直接做《660》),线代讲义,高数18讲。

英语:

9月到10月初每天只背单词,一开始用红宝书背,发现背过的会忘,复习也不好复习,之后就改用扇贝APP,每天设定复习加新背100个,大概需要半个小时,背过不会的会重复出现,加强记忆,挺好用的。10月开始做真题,由于2010年的阅读改革过,只做2010年以后的就可以了,阅读18分钟以内做一篇,一开始正确率会很低,这时候就需要把每一篇的生词标记出来,重点记忆,长难句型翻译出来。完形填空很多人觉得最后做,没时间就蒙,由于这两年完形填空难度下降了,拿个78分还是比较容易的,不建议放弃,平时多做做就行。阅读理解我看的是李旭的课,也有人觉得唐迟的好,这就看个人了,翻译推荐唐静,作文就看王江涛的书就行了,多背一些范文。关于要不要看朱伟的恋恋有词,很多考研的过来人都认为没必要看他的课,他讲单词拓展的过多,很多没用,干货不多,不如自己去背单词。真题多做几遍比做模拟题作用大。

政治:

10月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,视频就看徐涛的课,教材用肖秀荣全套,1000题认真做,模拟题市面上所有的卷子都做,做所有选择题,大题不用做,考前背肖4就够了,时间多背背肖8,徐涛的小黄书和肖4选一个背,多了背不完。考场上不可能大题全押中,平时还是要有一定积累的。

专业课:

    搜集信息很重要,我加了一个北理的理论力学考研群,里面从01年到18年的卷子都有,很多学校15年之后的卷子由于政策原因都没有流出来,但这个群每一届的考生会在考完之后回忆当年考题,留给下一届学生参考,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,所以大家一定要尽可能想办法搜集资料,不要让信息不对称成为你考研的障碍。

   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,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关于复习进度安排,我是看了知乎的《考研数学一135+冲击名校LIV》做出的安排,不要和别人比进度,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就够了。